校本培训是推进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我校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状况,我校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高了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近三年以来,以江宁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为主题,探索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方法,注重实效,立足校本,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把校本研修工作推倒一个高位。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有时间、有内容、有记录、有图片、有安排。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有反思,自主学习有记录、每月有教学博客原创的流程模式。
二、分层培训,加强指导
1、师德培训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规章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依据,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争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老师,增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形成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通过观看录像的方式,以各地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和我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师德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增强法规意识。学习师德规范,学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典型事迹等,以先进促奋进。开展“爱生敬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全体教师能够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养成的自觉性。
2、新课程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以《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有关新课程的基本理论为主要指导,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达到如下效果:即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拥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3、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组建青年教师发展班
聚焦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主题,着力提升青年教师师德、师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适合的教育,创高品质高中。经学校研究决定,2023年,我校继续组建江宁高级中学“青年教师发展班”,制定2023—2026青年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对象为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987年1月以后出生),共计98人。通过培养,使青年教师具有更加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科研能力,能胜任高中教育教学,得到师生认可。通过培养,促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为教师更高层次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撑。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高品质高中创建。
三、丰富形式,提供个性化培训
1、课题研究模式
学校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透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潜力。
2、案例研修模式
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必须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透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科研培训模式
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潜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潜力。
4、开展指向“精教实学”的“智慧课堂”研究
进一步凸显“问题、参与、体验、高效”的特征,突出体现“思想的引导、策略的指导、方法的倡导”。围绕着三个关键词,学校教务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要制订具体的若干教学要求。学校要通过理论学习、学科沙龙、开设观摩课、同题异构等形式,积极探索各学科“智慧课堂”的实施目标、策略和方法,教务处每学年上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同题异构活动,下学期组织40周岁以下的教师围绕“智慧课堂”进行说课比赛活动。教务处研制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系列活动不断加深教师对“问题、参与、体验、高效”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走上新台阶,课堂教学效益迈入新高度,教师教学能力跨越新水平。
5、打造班主任队伍
江宁高中为更好地培训班主任,设立了“江宁高中名班主任工作室”,由南京市首届德育带头人熊代厚主持。工作室以班主任师德建设、专业提高、具体工作指导为主要内容,以名班主任为效应,以形成优秀班主任团队为宗旨,创建学习型班主任队伍,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实践的活动交流平台,创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优良育人氛围,整体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
工作室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工作室的成员间形成互学互进互荐的学风。在教育理念转变、班级管理、差异学生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家庭教育、班主任基本素养提升等六个方面提升。工作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每学期统筹安排每位成员至少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现场研讨或拍成录像利用网络进行视频观课、书面评课;每学期全体成员至少集中二次进行“德育沙龙"或讲座,就个体德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或当前热点,释疑解惑、碰撞共鸣、互学共进。
每学期定期巡视督查年级班会开展,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开展全校性班主任培训,每次培训内容为:在全校遴选班主任上班会观摩课,指导上课老师设计班会,完善教案,课后进行评点,进行提升,开设德育微讲座。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培养出四名区德育带头人,两名南京市德育青优,两名首届南京市德育带头人。
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校本培训的体系,构建校本培训机制。为此,本学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以下工作:
1、成立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我校校本培训机构主要有组织管理机构和业务指导机构组成。
组织管理机构:组长:戎仁堂 副组长:陈立军。负责对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2、各项培训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
3、培训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训前要制定培训计划,上交教导处审核。内容包括培训的目标、措施、时间及具体内容。
4、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过程监控,结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许多帮助教师成长的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江宁高中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校本研修学分考核办法》、《教学过关评价奖励方案》,把研修提升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