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通图

国旗下讲话

当前位置:首页>>学生成长>>国旗下讲话>>阅览文章

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治

阅读:5362 次   发布者:rz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0/10/19 9:27:51


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治。

一、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据中国疾控中心消息,今年9月以来全国已经报告超过30起诺如病毒病暴发,涉及病例约1500例,主要发生在学校。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摄入呕吐物或粪便产生的气溶胶等。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人群普遍易感,暴发疫情主要在托幼机构或学校。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发热等,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非药物性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需注意,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的洗手程序,应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此外,不喝生水,食材要彻底加热,吃熟食,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尤其是未加工彻底的牡蛎等海鲜食品,食用生蔬菜和瓜果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为防止诺如病毒传播扩散,呕吐物用抹布沾取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覆盖作用30分钟后清除干净,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干净。患病学生需回家隔离观察至症状消失3天。

二、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1-7天,甚至几个小时。流感的症状虽与普通感冒有些相近,但更为严重: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干咳、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厌食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可并发肺炎、脑病、心肌炎等,特别是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可因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引起死亡。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及接触传播。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使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可引起反复发病。

防治措施: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居家休息;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2天,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

三、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水痘的潜伏期约12~21天,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2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防治措施:做好晨检和因病回访工作;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勤洗手、勤换衣、勤通风,增强防病意识;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凡患病未痊愈的学生不得入校上课,痊愈后携诊断证明、痊愈证明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传染病复课证明,返校时交医务室查验;发现可疑病人,应立即上报,以控制疾病蔓延。适龄儿童可接种水痘疫苗,不仅能够预防水痘,而且能够预防成人带状疱疹的发生。

同学们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请戴好口罩,立即报告老师和医务室,及时由家长接回送医,并在家休息观察相应时间,不可带病上课,不然不利于自己的康复,还会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带来极大的感染风险。

以上是我今天发言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2020年10月19日

校医 张小红

你对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网络管理员联系,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屏幕分辨率浏览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 留言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天元东路699号  联系电话:025-52173900

苏ICP备05008523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