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高品质特色高中“高高衔接”课程建设行动,激发同学们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志向,新学期伊始,福宁路校区便与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取得联系,2月14日晚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思慧教授走进福宁路校区为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理科班同学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追光”之旅。
王思慧教授讲座的主题为“做一天科学家——致敬牛顿”,王教授由牛顿的三棱镜色散实验导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彩虹、日晕及色散实验之美,在人文与科学的价值碰撞中认识理性的美:发现之美,理解之美。接着,王教授将实验中形成的“彩虹”与AI提供的彩虹作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AI 的优势及局限性,由此教育学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王教授向大家揭示了做一天科学家的意义——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入了解现象的不同侧面,收获超过信息性知识的理解。
为了给同学们带来直观的体验,王教授还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实验,并鼓励学生总结实验心得。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了知识建构的过程,了解了三棱镜色散实验的诀窍——暗、远、转。实验之后,王教授补充了实验背后严谨缜密的原理,为同学们揭开了光的色散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科学知识。
光的色散现象独特而令人惊叹,现场氛围热烈。王教授顺势从“地上”讲到“天上”,她给同学们带来了日晕相关知识,并现场模拟22°晕、22°幻日和“天空的微笑”现象。一方讲台上,简洁的实验复刻了大自然的绝美奇观,光线在“冰晶”之间跳跃、折射,学生得以窥见科学的奥秘,感受间光与影的奇妙律动。
讲座最后,王教授还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现场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最后王教授化用《礼记·中庸》的句子,期望大家“观察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科学实验中锤炼开阔的思维,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感受科学的魅力。
撰稿:王德春 校对:吉波人 审核:黄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