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各科教研组>>历史组>>教学资源>>阅览文章 >

教学资源

人教版必修3电子书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018/11/9 15:44:27    浏览量:7677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走向了联合的道路,实力日益强大。日本在美国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也日益强大。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和平。

[学习建议]

●联系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联系国际时事,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演说词。他对在二战时还是盟友的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从盟友到对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资料回放

   记者问:你怎样估计丘吉尔先生最近在美国发表的演说?

   斯大林答: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它们难于合作。

   记者问:是否可以认为丘吉尔先生的演说使和平和安全的事业遭受损失?

   斯大林答:无疑是的。实际上,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的,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继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后,1947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美苏“冷战”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同时,美、英等西方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但遭到拒绝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同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学思之窗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思考

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双力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

历史纵横

1948年,柏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钢丝网和望塔组成的封铺线,这条封铺线被称为“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墙东侧有壕沟,装甲车巡逻道、电网、岗楼和探照灯及自动射击装置。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中朝边界推进。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把“联合同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课要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冷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二、学习延伸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索。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

你如何理解上述这?如何评价“冷战”?

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而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矿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走向联合的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律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德之间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资料回放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国经济政策的退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历史纵横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196O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增强了法国的实力。1964年,法国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与美国相抗衡,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金和物资。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这些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学思之窗

   20世纪80年代,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说申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思考

 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屉,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表示,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92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223课。

本课要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怎样出现的?

二、学习延伸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观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l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对尼克松这段话的认识。

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冷战”期间,美苏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国力,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开始徐徐降下。一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东剧变和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因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同年,民主德国大量公民外逃,政局出现大动,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1990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历史纵横

  1991年8月19日凌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趁戈尔巴乔夫总统休假发动政变,宣布由其代行总统职务。随后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尔巴齐夫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戈尔巴乔夫。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了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等人的抵制,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纷纷声明支持叶利钦。叶利钦声明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控制了局势。21日晚上,政变失败,为期三天的“八一九”事件结束。

◎和平与动荡并存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第二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厂严重威胁。2001911,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导致世贸双塔大楼倒塌,三千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此后,世界各国部加强了反恐斗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事极化进程。

“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学思之窗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膏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在世界的很多热点地区,欧盟都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向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充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国和德国都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欧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除了欧盟以外,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奸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和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至今为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22123课。

本课要旨

●东欧剧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有哪些新变化?

二、学习延伸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下列几种说法: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亚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届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国际政治中一种堪称“无极时代”的“大空白时期”即将到来。

●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从东西方冲突的向心力中释放出离心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多头政治和多极化。

你支持哪种观点?谈你的看法。

分享到: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