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以“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的江宁区高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江宁区教研室主办,江宁区信息技术教研员赵凯及江宁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上午第二节课,我校梁姗姗老师和天印高级中学的缪妙老师同时开课。梁姗姗老师的课题为《组建小型无线网络——智能教室网络组建》。梁老师以智能教室网络组建为主线,先创设规划智能教室功能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智能教室建设项目中,激发学生的思考。紧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并带入到之前规划的设备和功能中,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了无线网络组建实验的顺利进行,梁老师让学生从身边的设备入手,直观地了解无线网卡、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的原理与功能,并以选择题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这些设备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组建专属于各个小组的无线网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了无线网络的组建与配置的方法,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缪妙老师的课题为《物联网的结构》,在课上,缪老师设计在仿真平台Linkboy5.0中搭建一个“温度监测与调控”系统的活动,主要实现“采集温度—显示温度—报警装置—降温调控”的环节,正好可以对应物联网系统结构的感知层所做工作,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智能装备、定位系统、RFID等各种技术,实现对物理世界信息的采集,拓展人的感知功能,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掌控。学生跟着“连接硬件—编写程序—报警装置”三个活动,基本实现了温度监测与报警系统的搭建。
第三节课,我校的丁梅老师和临江高级中学的张佳慧老师同时开课。丁梅老师的课题为《搭建小型物联网系统》,丁老师的课从行空板入手,使用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采集气象信息,通过mind+软件控制,与服务器相连,搭建了室内气象监测物联网系统,适时显示相关数据,并对获取数据异常情况给予及时预警。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过程中,展示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了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对传感器的理解与控制。
张佳慧老师的课题为《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张老师的课以“共享单车”为例,讲述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课程从共享单车的使用流程导入课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通过材料阅读,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从而逐步分析基于物联功能需要解决共享单车的三个问题:如何识别共享单车、如何将共享单车的信息传输到手机上、如何计算费用,进而引出物联网架构的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并在分析过程中补充RFID和传感器相关知识点。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每一步都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活动期间,我校万菲菲老师还做了题为《思科模拟器在物联网教学中实践研究》的讲座。在讲座中,万老师分析了在物联网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物联网教学实验课的现状,并向大家介绍了思科模拟器这个软件的使用。他向大家分享了软件的功能及优点,最后给大家展示了使用思科模拟器软件设计的《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实验课的教学案例。
研讨阶段,大家对四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大家一致觉得四位老师的课贯彻了新课标的要求,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江宁区信息技术教研员赵凯老师做了最后的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在实践类教学内容中所做的尝试,并提出,我们需要去研讨如何进行低成本的实验类课程教学,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撰写:万菲菲 校对:万菲菲 审核:丁梅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