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细节里的师爱
潘森云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江宁县中度过的。
如今,江宁县中不但易名为“江宁高级中学”,而且易地——2004年搬迁到现校址——江宁科学园天元东路699号。走进从前的县中(现已成为南京市秦淮中学的所在地),虽已物是人非,但只要一提起“县中”二字,一切的人、事、景、物又会如这五月爬满院墙的蔷薇,参差披拂、摇曳生光、红红艳艳、闪闪亮亮。41年前的岁月时光,仿佛就在不远处向我示意、微笑、招手,欲揽我入怀,感受她的温柔和力量。
早晨迎着朝阳,听着鸟鸣,闻着花香,我从家步行到县中大门口时,耳畔总有一个声音从心底响起:“啊,你多幸福啊!这里的一切真美!”听到这个激励、动人的话语,我的步伐不觉轻盈起来,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似鸟儿般快乐的心情,总带来在每一堂课上的最佳表现,每天都是那样自信、抖擞、昂扬、向上。细细想来,那股力量到底源自哪里?
走进校园林荫大道,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驻足抬眼,郁郁蓊蓊的高大梧桐排排列列,苍劲挺拔的青松直插云霄,湛蓝的天空纯粹干净。校园的景色令人如此流连沉醉!但更令人心驰神往的是,校园里有我非常喜欢、非常爱,且也非常喜欢我、爱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这样一场双向奔赴的爱,使得我非常依恋、热爱我的县中校园,她成了我每天早早上学、迟迟回家的唯一理由。
单说藏在细节里的师爱,就像阳光照射下闪着金光的湖面,只要微风轻轻拂过,就会泛起细细波纹,漾起心头涟漪。
吴温泉老师——42年前,您是我们初一(4)班的语文老师,兼初一(3)班班主任,与您相处虽只有短短两年(我们初三时您调往南京城里教书),但我对您的印象极深、极美、极深刻。您有着一副非常漂亮的容貌——瓜子脸、大眼睛、反翘的短发,姣好的身材,优雅的气质和极好听的如清泉般动听的嗓音。
喜欢您,是因为您每天穿着军人才能穿上的一套帅气的黄军装(后来知道您是部队家属,所以能穿上这样神气的军装),我觉得您特有气质和魅力;喜欢您,是因为在某个春天的早上,三班的女学生被大雨淋湿身子后,您从家里把崭新的衣服拿出来让她们换上;喜欢您,是因为您会想尽各种办法调动我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记得初二时的一次朗诵比赛,您买来空白磁带,带上录音机来到教室,要把我们比赛时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慢慢回放给我们听。天哪,在八十年代初的语文课堂,您能够如此创新方法、敢于这样上语文课,我觉得是多么新鲜、刺激、吸引人哪。况且我们每个同学都很想听听,从录音机里传来的自己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广播站的广播员好听,有没有像吴老师您的声音一样的好听。您不但满足了我们的渴盼和需求,还给每位获胜者颁发了一枚小小的书签。记得我的书签是长方形的,图文并茂,有根小红线系着,上面有您亲自写的祝贺语。这枚小小书签,我夹在语文课本里留着纪念,一直到初中毕业。
敬爱的吴老师您知道吗?我今天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是深受了您的人格魅力的感染和课堂的滋润影响。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我一天天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学科,语文考试经常考出高分,一百分的试卷有一次竟然考了96分,位居全班、全年级第一。
喜欢您,还因为您总不忘时时赏识学生,及时激励学生。犹记得一个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放学,教室打扫干净后,我看回家时间还早,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在教室里把作业都做完。正当我在靠近窗户的座位写作业入神时,突然听到窗外您清脆甜美的声音:“瞧,人家四班的班长潘森云多认真,学习多刻苦。别人都走了,她还一个人留在教室看书,你们一定要向潘森云学习啊!”
吴老师,您知道吗,当时听到您对我的表扬我有多么激动啊!我知道您不是有意说给我听的,只是想教育您自己班的学生,因为您当时正带着他们挨着班级检查全年级卫生,从我班经过,碰巧看到了这一幕。您很善于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您的那次表扬成了我每天刻苦学习的无穷动力。我告诫自己:要争气,要进步,要勤奋,永远不能给老师您丢脸!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42年过去了,我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语文老师也已经36年了,36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几乎一天未曾懈怠、松垮放松,即使2012年9月被评为初中语文江苏省特级教师,我仍在语文教学这条宽阔大道上努力学习您、追随您、靠近您、传承您,您对我的浸润、影响就像一场春雨默默无声,就像一颗钻石坚固牢靠、熠熠璀璨、恒久绵长。
陈华老师——您是我初中三年的英语老师,无论当时、现在乃至将来我都深深喜欢您、敬重您、爱戴您。
喜欢您是因为升入初中后的第一节英语课,您带上了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用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向我们讲述着英语在中国发展和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吃惊、震动:我是一个来自江宁县东山郊区农村的学生,小学阶段从没接触过任何英语,26个英文字母好像也只听过A、B、C。
这一节开天辟地的英语起始课,让我下定决心学好英语,让神秘而陌生的英语成为我的最能、最爱,让优秀的英语成绩能伴着我放眼世界、建设祖国、家乡和未来。
喜欢您是因为每当我在英语课上有好的表现时,您总会笑意盈盈的朝我竖起大拇指,并及时表扬我:“good!Very good!You are the best one!”天哪!没有任何基础、英语一窍不通的我,竟能受到老师您如此高的表扬和夸奖,我心情的快乐要飞到天上去了。我对英语从此着迷、对英语课非常喜爱,课余之时还买了一套10本英文绘本故事书练习朗读。
每天在学校,更是盼望您能早点来到我们教室、早点见到您、您的课堂能无限延长。在您的不倦教诲和春风细雨般话语的鼓励下,我的英语课堂表现总是棒棒的,英语口语表达也是流利自信的,英语学科成绩几乎都是全班第一,有一次还考过全县第一——满分100分,我考了99.5分,竟然超过了当时小学开设过英语课程的县城的同学们,现在想来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奇迹源自哪?奇迹源自您,源自您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能抓住、吸引每一个学生的课堂魅力——做学生的我们、想学习的学生,深为自己初中时能遇上了您这样极其优秀而富有经验的老师,而倍感幸运和自豪。
喜欢您还因为您耿直、负责、热爱学生,且有着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您的课前一分钟英语会话(学生向您及全班同学汇报天气、日期、人数等)坚持了整整三年。它不但训练了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我们大胆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的自信,也成了您的课堂极具个性的教学特色和标志,成了学生回味您课堂的难忘镜头和精彩瞬间,更成了我长大后当上教师,也特别愿意我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表达、大胆发言、当众分享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倪炎秋老师——您是我初中三年的体育老师。在操场您如沐春风般的神情,和健步如飞的脚力、挺拔的腰杆,深深地留在您的学生心中。体育课上,同学偷懒怕动时,您总会扯着脖子、带着沙哑的声音高喊:“想当太太、小姐、少爷回家去当!体育课要的就是勇猛、顽强、意志、毅力!”冬天晨练时,有一小部分住校学生怕冷躲在被窝里不肯起床,您二话不说,不管是谁,跑到宿舍就去掀被子,把一个个“小懒虫”从被窝里骂起来、拖出来,让他们动起来、跑起来、热起来。
下午的课外活动课,也有“书呆子”躲在教室里不愿出来,您一个教室一个教室挨着查找,轮到发现,硬把他们给吼出来、拽出来,让他们欢起来、练起来。也许当时这些学生觉得您凶、您狠、不理解您,甚至背地里还恨您,可您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片苦心,随着我们不断长大、人世渐明,每一个学生心中对您都有说不出的感激、感恩和敬佩——极负责任感、有情怀的好老师!
您不仅是一位体育教师,您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启迪者、滋养者、领航人!
记得一次课外活动训练结束后,我和几个同学将做仰卧起坐的大垫子抬回体育组,您弯腰跟我们一起抬垫子时,轻声对我说:“潘森云,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也许您当时只是对我随口说出了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主席老人家的语录,但我听后顿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席卷全身:我是一名农村来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子,我们班是个普通班(县中在我们这届还分有两个重点班),老师对一个普通班的农村学生如此关心、重视、寄予厚望,我怎能辜负老师您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
打这以后,每一次上体育课,我所害怕的跳山羊都能一次次奋力跳过,从没越过的1.3米高度的跳高横杆,都能憋着一股劲提振信心越过,从没跑进优秀线的百米短跑也有了我的名字:一个体育没有一点儿优势的女孩子,竟然也能有幸几次参加校运动会,且拿过女子跳高和铁饼的名次。
倪老师,真的要感谢您,我体育课的好成绩促成我在初中毕业综合考试全面优秀,有幸获得了“南京市三好生”的崇高荣誉(我们这届仅有两名学生,还有一位是重点班的学生)。这简朴却宝贵的证书我到现在还保存、珍藏着。每每拉开柜子看到它赫然在目,无尽的自豪和强大的自信蔚然生起,对您及每一位老师的感激、对县中母校的感恩之情充满眼眶、盈满心间。
王小平老师——您是我初二时的生物老师兼班主任。生物是门副科,但您却将它上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让我们心生喜欢、满脸自豪。您在我身上创造了一个神话——助力我的生物学科考试期中、期末都取得了满分,且获得了学校集中在大礼堂开表彰大会时所颁发的五元钱奖励。这五元钱人民币现在看来不算什么贵重,但它的获得是指向初高中的千名学生,且不分主科和副科,而且关键是必须期中期末考试双百才有资格,难度之大可以预见,荣誉之高诱人攀登。
记得,我期中考试生物得到满分后,您在课堂上及时鼓励我:期末考试再争取考满分、拿到学校的奖励、为班级争光。当时的我真的是受到了无比巨大的激励和鼓舞,每堂生物课我都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每次生物作业我都能一丝不苟、细心完成,复习课上更是专心致志、不懂就问、毫不松懈。功夫不负有心人,双百考到了、五块钱奖励也拿到了,我激动得好几夜都没睡着觉,当着全校千余名学生的面,听着校长报着自己的名字,真是太激动、太兴奋了:想想都开心、都骄傲、都牙齿晒太阳,心都飞到云端里去了!
王老师,您的生物课知识丰富,趣味多多,您在课下开辟的那块实验基地多有特色啊!记得有一天下午放学,您留下了我和几名同学去您的实验基地看看。您把我们领进一间阴暗、潮湿、封闭的小房子,让我们学着用喷雾器给您培养的“菌”类(就是现在的食用蘑菇)喷水。
第一次见到您精心培育的灰白色蘑菇,似天上的云儿一朵朵一团团,我们既激动又惊喜。您给我们仔细讲解了蘑菇的生长周期、特点及培育时的注意事项等,让我们同去的学生,特别是我自己大开眼界、大为感慨:我们的生物老师肚子里有多少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新鲜事啊!老师有多神奇、多能干、多伟大啊!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王老师您!王老师您就是照明我前行的灯塔、就是指引我向上攀援的一道光亮,感恩初中生涯求学时,能遇见能量满满的您!
往事如昨,岁月如歌,三年的初中时光就这样“挥手自兹去”已整整41年。41年的时光也仿佛缤纷烟花绽放、瞬间弥漫消散。但打开记忆闸门,抬头仰望辽阔天空,总有那么几幅画面定格于空中,镌刻在心头,不离不弃、不消不散、色彩迷人、温暖难忘。
深深感恩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生命历程中留下深刻且美好印象的江宁县中的老师们,我热爱你们、想念你们、敬重你们。同样作为教师的我,愿一直学习你们的高尚师德,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和对事业的无比执着精神,并将它们凝聚成光,传给我的一届又一届、一个又一个学生,愿像你们一样栽培、呵护、教诲、感染、影响他们。我更愿意像你们一样,不倦育人、勤奋教书、无私奉献,成为社会公认、家长放心、学生夸赞的好老师、好楷模、好榜样,成为江宁教育璀璨夜空中的一颗闪亮星星、大美风景和口碑佳话。
恭祝我江宁县中初中三年的每一位恩师健康快乐、幸福长寿!恭祝母校90华诞生日快乐、桃李满天下、芬芳永流传!
藏在细节里的全部师爱,已化作宇宙苍穹里的星辰大海,载着她的学子们行舟泛游、劈波斩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明媚绚烂的诗和远方,驶向鲜花洒满的前程和未来。
注:此文原载于2008年6月15日《新语文学习(教师版)》,现因母校90周年校庆作了点改动。
***作者简介:潘森云,1986年毕业于江宁县中学,现为南京市竹山中学语文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