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江宁区高中物理王朝辉名师工作室在江宁高级中学福宁路校区开展“课程思政视域下物理学史育人功能”项目研究活动,通过课例研讨基于物理学史的高中物理思政目标和思政内容,进一步把握学科思想,打磨课堂艺术,通过价值引领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动力。
此次研修活动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活动第一部分由福宁路校区高一年级副主任王德春老师开设《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课。王老师一方面用游戏、实验、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逐步渗透守恒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对生活情境的分析建模和理论演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应用。在本节课中,王老师还从伽利略、笛卡尔、莱布尼兹、达朗贝尔、焦耳等科学家对守恒量的探索以及对能量转化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认识科学本质,体悟科学思想的创造性和传承性,感受科学共同体的争议与合作。
天元东路校区高一年级副主任任智老师在随后的议课中认为王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内容连贯,实验精彩,体现了教学关系的和谐和师生关系的和谐。任老师指出王老师的课既重视知识的情境化、问题化、生活化,又重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课堂既是思维的训练场,也是精神的培育场。任老师最后从浸润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立足文化自信,遍览先贤风采,带领学生领略物理的浪漫与美好。
活动第二部分,由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正高级教师陆天明作“指向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的物理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讲座。陆教授从项目缘起、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阶段成果四个方面分享了二十多年来在“物理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课程基地”“物理全纳教育课程基地”“指向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的物理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成果以及存在的困惑。
陆教授指出,物理自适应学习系统是由资源库与知识图谱、引导与推荐系统、管理与评价系统、学习社区组成,以人工智能为基础,以差异化、定制式、交互型为特征的学习系统。通过智慧评价、智能引导和异步学习达到尊重差异,适应个性,促进学生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解决竞赛教学中劳动密集、课时不足、时间破碎、学科矛盾等问题。讲座结束后,工作室老师还就感兴趣的问题与陆教授深入交流。
物理教学不是训练人的过程,而是促使人和谐发展的过程。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在于它与学生心灵的对接性和可通达性,在于通过历史的脉境显示方法、思想、文化的演变,在于从科学事件和科学故事中映射科学的光芒和道德的力量。
撰稿:许步楼 校对:王德春 审核:黄宣忠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